腾讯,“BAT”平衡被打破,互联网的便利与垄断都因它加剧
2018-01-01 11:06:27     [查看原文]

马化腾变了。

2017 年12 月初,《财富》杂志年度论坛在广州召开,马化腾与《财富》执行主编亚当·拉辛斯基对谈了半小时。这种请大人物上台谈大议题,吸引企业高管买高价票台下社交的活动,对话内容一般都很温和。

本来两人谈的也都是些微信怎么来的、人工智能之类没有棱角的问题。最后拉辛斯基用一个温和的问题结尾“早上马云先生说非常尊重你”,他指的是马云早上被问到与腾讯关系时给出的外交辞令。

但马化腾不打算外交,他接过了话头说自己和马云认识很多年,曾经双方在各自的领域赢得了市场,但现在“大概在十几个地方都有竞争,真的是前所未有的激烈。”

接着,马化腾抨击阿里巴巴在各种场合宣传的“为其它企业赋能”是以中心化思路控制小公司,说“如果以后我百分之百的渠道都在你的生态里的时候,基本上命运就掌握在别人手上了,利润也掌握在别人手上”。他说腾讯要做“去中心化”的赋能,腾讯“不拥有房子,不会说出租给你、让你租我的柜台做生意,而是让你建房子,粉丝、客户,以后都是你的。”

以前,马化腾公开露面基本保持一个谦和的形象,他极少谈论竞争对手,更少这样针锋相对地抨击其它公司。唯一例外是早年的3Q 大战。2013 年他和马云同台出席众安保险的启动仪式,马云说着阿里做社交挑战微信的计划,他也只是客气地说:“每一个领域一定有细分的优势,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占据。”

但过去一年里,马化腾变得活跃起来,先后在朋友圈发评论说ofo 毫无胜算、支付宝投资共享单车公司害了小投资人。有人发条朋友圈说江湖有个反阿里联盟,他也要去留言说“物极必反”。

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参加的饭局,当中大部分都是腾讯投资的公司。马云没有出现在任何一个饭局里,他后来回应说:“这些饭局他们没请我,请了我也没时间。”

伴随马化腾公开形象变化同步发生的是腾讯激进扩张。你分不清是他的心态改变了腾讯,还是腾讯的地位改变了他。

2017 年,百度全面收缩,广告业务领先腾讯越来越少。阿里巴巴也不怎么谈社交。

相反,腾讯和它投资的一系列公司进入了阿里巴巴主导的零售市场。美丽说蘑菇街试水、微信团队跟进,微信小程序成了电商平台。

2017 年的最后一个月里,腾讯连着入股唯品会和永辉超市,直指阿里巴巴谈了一年多的“新零售”。而腾讯自己的主业社交和游戏看上去不可战胜,微信越来越大,而这一年最火的《王者荣耀》和“吃鸡”都来自腾讯。

控制着资本和流量的腾讯在过去一年里投资了113 家公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和还多1/3。今天你能想到的每一个互联网生意都有腾讯或者它所投资公司存在。曾经“BAT”三巨头的平衡已经不复存在。

和马化腾所说的“去中心化”相反,腾讯2017 年的爆发依靠的恰好是一个“中心化”的互联网——一个围绕微信运作的中文互联网。

这个中心化的互联网让腾讯市值在2017 年11 月20 日突破5000 亿美元,所有中国上市公司里的第一个。

腾讯的巨大影响力甚至让从不对应用妥协的苹果为之破例。微信“赞赏”之争5 个月后,苹果修改了iOS 应用商店规则,允许应用接入微信支付“赞赏”数字内容。

传统公司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渠道,同时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线下生意,腾讯的控制力将会越来越大。

微信作为一个中心化平台简化了企业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的成本。但互联网建立之初就是为了“去中心化”,从而避免一个节点影响整个网络。而腾讯向来不吝于利用自己的控制力打击竞争。最近的例子是封杀大量转发双11 天猫红包的个人用户和公号。

当一个中心化网络建成,能控制它的也不只是建立它的公司。2017 年年中,《人民日报》、新华社连续点名《王者荣耀》,使得腾讯市值一天内蒸发151 亿美元。微信对于内容的管制也严格起来,娱乐类公众号批量消失、北京清退报道和一些事件的纪念文章都迅速被封。管制效率前所未见。

腾讯影响力在2017 年的爆发,它将带来的更大变化是《好奇心日报》将腾讯选为年度公司的原因。

因为流量和资本,曾经的挑战者沦为腾讯的研发中心

这次《财富》论坛之前,马化腾上一次在海外媒体的活动上长谈还是2011 年,美国创投媒体TechCrunch 来北京办活动。

TechCrunch 活动上的对谈颇为尖锐,谈到了抄袭、扼杀创新和腾讯失败的团购业务。马化腾挺坦率的承认了腾讯在扼杀创新上有着类似微软的口碑,说之后要改变,因为一个公司不能做所有事。

2011 那场北京对谈

2011 年,微信刚诞生,还不是中国唯一的社交应用。那年最热的互联网生意是团购,但腾讯拉团购鼻祖Groupon 合作的高朋网是一场灾难,用王兴在同一场活动的话说“他们做了太多的错事,我不知道从哪儿讲起”。当时的美团刚拿到阿里巴巴领投的5000 万美元投资。

但随着美团点评的合并,腾讯成了美团最重要的投资人,同时带来资本和流量,阿里巴巴则已经在2016 年退出。类似行业前两大公司合并还有滴滴快的、美丽说蘑菇街,最后它们也都成了倾向腾讯的公司。

逐渐的,中国创业者需要回答的问题从“被腾讯抄袭怎么办?”,变成了“怎么才能被腾讯看中?”

流量成本和资本决定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增长速度。有钱的公司不少,但能触及每一个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只有腾讯一家。阿里巴巴和京东在线上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早就超过了200 元,而腾讯拥有的,就是用户。

对于任何一个新服务来说,依托微信启动,让用户选择用微信账号注册、登录,是无需多想的选择。刘强东在2016 年年中称京东新增用户中有一半来自微信,这是在京东铺天盖地打广告的情况下发生的。目前腾讯各方所持京东股份已经超过它的创始人刘强东。

一年多以前,王俊离开华大基因创办碳云智能的时候,拒绝了红杉中国的沈南鹏,决定接受腾讯的投资。王俊解释说原因之一是腾讯微信平台的威力,微信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客户或者数据源。

王俊的想法代表了不少时下的创业公司——拿腾讯的钱、要腾讯的流量、成为腾讯生态的一部分。

腾讯是中国投资最积极的公司,也已经超越了那些风险投资机构。2017 年,腾讯至少完成了113 笔投资,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投了45 笔,百度则投了39 笔。过去三年,腾讯的投资笔数都超过阿里巴巴和百度之和,而且差距正越来越大。

如马化腾所说,腾讯没有再自己去做所有生意。取而代之的是,腾讯投资的合作伙伴进入了每一个市场。

那些还在烧钱的行业,第一名都有腾讯的支持:滴滴、美团、摩拜、快手都是如此。

腾讯对新互联网公司的投资之激进就像是压住所有赛道里最靠前的赛马,确保不会有意外发生。而它对流量的垄断确保了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愿意拿它的钱。

我们统计了App Store 排名前一百的应用,BAT 之外的独立应用只占40%,其中有五个来自今日头条,五个来自美图秀秀。剩下基本是银行、联通、移动等线下生活基础服务的应用,新生互联网服务屈指可数。

这些依赖腾讯资本和流量的公司已经不可能再去挑战腾讯,它们就像腾讯的研发中心一样试着各个领域的新机会,再靠微信的流量进入每一个市场。如果不站在腾讯这边,还有被清理的风险,此前快的和优步在与滴滴合并前都曾被微信长期封杀。

2017 年,拿腾讯投资又多了一个新理由,方便上市。

港交所“姓马”,腾讯和它投资的公司获得资本变得更容易

一年里,腾讯的股价翻了一倍。11 月,腾讯的市值超过5000 亿美元,还一度超过了Facebook,成为全球市值第五的公司——Facebook 的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达到20 亿人,是微信的两倍还多。

腾讯多年来的投资,也在2017 年写出了“有始有终”这四个字。

在2017 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腾讯剥离出去的文学业务和入股的搜索业务先后上市:腾讯持股65%的阅文在香港上市当日,股价涨幅一度达到100%,搜狗则在美股纽交所上市,募资5.85 亿美元。另外,腾讯持股的车贷平台易鑫在香港上市,上市前,该公司股票超额认购达到了560 倍。开盘后股价大涨30%。

阅文和易鑫所经营的业务并不是香港人熟悉的。它们的飙升更多是因为腾讯。港交所的投资者已经把腾讯当成接替李嘉诚的大概念。现在三家腾讯系公司市值之和,已经占港交所总市值12% 以上。

“人们期望阅文能成为第二个腾讯,以弥补他们错过腾讯的损失。”《财富》报道中的一位机构投资者说道。因此从阅文到易鑫,和腾讯相关的股票在香港一上市就获得至少数十倍的认购。

“腾讯系”还有音乐、医疗这两块业务即将在香港上市。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腾讯音乐招募了投行处理公开募股上市事项,计划在2018 年赴港上市,筹资至少10 亿美元。腾讯投资的微医集团则计划在农历新年前完成新一轮的5 亿美元融资,接下来就在香港上市。

容易在香港募资一方面意味着腾讯可以拿到更多投资回报,继续投资更多公司。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上市公司获得资本的成本低,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能够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超级应用微信的影响力继续增大,连控制操作系统的苹果也妥协了

2017 年4 月,微信发公告称自己与苹果长期协商未果,关闭了iOS 版微信的公众号赞赏功能,理由是苹果要求所有数字内容交易得分30% 给它。

这是罕见的iOS 应用开放商将自己和苹果的冲突挑上台面。苹果回应强硬,称微信可以遵守规则修改后上线。

苹果引述的规则是它2010 年为了打压亚马逊等竞争对手时所定下的——iOS 上所有虚拟物品交易都必须走苹果的支付系统,并上缴30% 提成给苹果。

在执行规则上,苹果向来严厉。360 全系列应用曾因违规获取用户手机内信息被苹果封杀一年。

但微信不是360 安全助手,今天微信几乎是每一个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都装、并且放在首屏的应用。根据腾讯自己公布的数字,一半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刷90 分钟微信。这个聚集了聊天、新闻、购物、打车、网银、金融等各种服务的应用对于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来说,几乎等同于整个互联网。

冲突5 个月之后,苹果妥协了,不但放弃针对“个人对个人之间赞赏”的抽成,还允许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接入苹果以外的支付服务完成小额支付。

面对微信这个超级应用,苹果放松了自己对iOS 操作系统的控制。但微信自己的垄断并没有丝毫松动,你在微信应用里不能用支付宝为公号的作者赞赏。

监管缺失,通信运营商让腾讯垄断变本加厉

根据联通最近公布的数字,14 个月里,腾讯和联通合作的王卡已经有了5000 万用户。

联通跟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以及京东、B 站、滴滴出行、今日头条等公司都出了合作卡,但腾讯的王卡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

使用19 元月租费的腾讯大王卡,所有腾讯系的应用都可以免流量使用,这包括用微信、QQ 都不耗流量;不限流量打《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等腾讯系手游;无限量听QQ 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这三个音乐应用本身已经是在线音乐活跃用户数量的前三名);无限量看腾讯视频。如果你打开蘑菇街应用看直播,大王卡也免收取这一块的流量费用。

腾讯本身已经靠投资获得具有优势的视频、音乐资源,现在它和一个电信公司合作提供补贴。用户在使用腾讯服务时所付出的流量费比其它服务低的多,竞争壁垒已经形成。

“BAT”平衡消失,腾讯染指阿里巴巴的主业

曾经百度、阿里和腾讯三家公司被认为是中文互联网的三个控制者。百度决定人们如何获得信息、阿里决定人们买什么东西、腾讯决定人们如何社交。

到了手机上,打开搜索引擎的人少了,打开微信的人多了,广告费的去向也发生了变化。

2016 年在医疗广告问题集中爆发、人事动荡之后,百度收入增长几近停滞、利润也下滑到2015 年的30% 左右。在PC 时代,百度靠着垄断搜索控制了中文互联网的流量入口,但是那一套没能复制到手机上。

过去一年里百度关掉了烧钱的O2O 业务,将百度外卖出售给了饿了么,剥离了游戏业务。百度的广告业务最近几个季度恢复了增长,但腾讯已经追了上来。依靠微信的朋友圈广告,腾讯的广告收入在过去五个季度里都保持了超过40%的增长。

广告之后,腾讯加大了对零售业务的投入。

三年前放弃自有电商生意的腾讯,现在已经投资了阿里巴巴之外的所有主要电商。京东之外,其它腾讯投资的电商还包括蘑菇街美丽说(女装)、每日优鲜(生鲜)、拼多多(微信拼团)、转转(二手)和小红书(女性生活)。

12 月中旬,腾讯买进了中国第三大电商唯品会,补上品牌服饰这个京东投入巨大、做得却很吃力的短板。腾讯拉上京东一起,一共买下了唯品会10.5%的股份,腾讯成为了唯品会除创始人沈亚之外的第一大股东。在宣布和唯品会合作的声明中,腾讯强调用户在微信、QQ 内“搜索、讨论及购买品牌服饰的需求正在上升”。

排名二、三、五的电商都被腾讯入股

与此同时,年初本计划用来介入线下服务的微信小程序也在下半年转型分发线上流量,推出一系列支持小程序电商的功能。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