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琦:互联网居家护理创新模式
2017-12-18 00:00:00  硅谷动力   [查看原文]

12月18日,2017(第十五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在京举行,医护到家副总裁、北京市社区健康促进会副会长解琦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据统计,现在我国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2030年我国将达到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占比超过30%,我国即将达到超老龄化社会,这一高比例将持续50年以上。在医护到家副总裁、北京市社区健康促进会副会长解琦看来,护理服务在未来养老、健康管理、疾病预防、诊疗、病后康复都应是中坚力量。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医护到家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开展互联网模式创新服务,满足了很多百姓的实际需求。比如,它结合居家智能硬件建立智慧养老社区,以及以大数据为基础,为全生命周期人群提供定制化的健康解决方案,以社群、交流、居家等社区模式提供服务。未来医护到家将多渠道获取用户,进一步的提升医护到家升服务专业性、专业服务多样化的平台发展,以此更好地为老人服务,为国人养老出一份力,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医护到家的解琦,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题目是互联网居家护理创新模式。一直以来我都在卫生行业体制内,也做了非常多年的公共卫生和卫生信息化。后来受到互联网医疗大潮吸引,我毅然决然跳入进来,加入医护到家,只因我非常看好护理未来得前景。

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在居家养老方面,护士是一个非常紧缺的行业,全世界都是如此。但是很少有人去关注护士的群体,同时大家也不太关注护理的工作,但实际上护理对于居家养老,还有一些母婴类等这些病后和愈后患者来说,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优质的护理能够更好的帮助他的康复,这也是国家现在面临居家养老方面的问题。

医护到家是第一视频集团旗下,由第一视频投资,建立医护到家平台,主要是维护世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桥梁。

企业在2015年初成立,当时成立医护到家的想法比较简单。通过互联网共享这个经济模式的形式,为护士提供一个平台,也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一个渠道。为此,我们也拿到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养服务试点的证书。医护到家为用户提供的护理服务,基本上都是护士能够提供的相关护理服务,有一部分更适合于居家的。

另外,我们还跟春雨、叮当快药、以及很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合作,尝试跟护士结合的线上问诊,以及送药和第三方上门检测的服务,这也是医护到家的特色。这个模式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因此我们得到了G-Startup全球创业创新大赛第三名。

说到护士上门,大家肯定会想风险怎么控制?质量怎么控制?为此,我们创建了一套自己的风险控制模型ICCINO模型。可以维护适合用户双方的利益,为他们都上了三份保险,一个是综合意外险,第三责任险,还有医责险。除此以外,护士上门有专业团队评估护士是否具备上门条件,上门之后会通过APP,由护士用户出示相关资质,签订知情同意书,进行护理并观察。这整个流程都通过了ISO认证。

还有一系列风险防控机制,包括评估和整体闭环管理的环节。医护到家在护士管理方面也是非常严格。比如,我们要求护士提供她的证明,所有护士都需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此外,医护到家还对平台护士进行分级,通过护士的专业程度,还有护士的整个服务内容进行分级。专业度越强,对护士要求越高,价格也是不同的。所有分配护士模式都是通过这套模型算出来的。同时医护到家也根据相关的政策,在北京成立了我们的医疗护理站,这也是互联网模式下的首家护理站。

同时,医护到家还有很多合作伙伴,有第三方检测机构还有一些保险等等,彼此都建立了比较好的合作模式。此外,我们利用共享经济模式开展了互联网模式创新服务,在满足百姓需求的同时,也令护士的劳动也获得一定的报酬。在两年时间中,我们一共为护士提供将近两千万的劳务费用,并承担了很多风险。做这些是因为这项工作的初心就是是医护到家想为百姓还有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如今,医护到家在累计两年时间内,共服务了20万单,涉及用户近10万人次,分布全国300个城市,同时注册4万名护士可以提供服务。在经过老人允许之后,拍摄照片以便总结成果。这样的照片非常多,护士回来跟我们讲,对他们来说服务不光是获得一定的报酬,感受的更多是一种温暖。有时候一些老年人去三级医院是不收治,基层医院不会提供服务高效的相关服务,因为现在基层医疗的人员还是比较紧张,现在有了医护到家之后,我们的护士基本上在大城市两小时之内都能到达用户家里。很多老年人在接受我们的服务之后,其家属跟我们的护士说,你们为我们的父母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非常感谢。护士也觉得这事做的有意义,这都是鼓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个市场受到很多政策,包括支付等各种条件的约束,医护到家也在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还属于初创企业,未来还需要继续生存和发展,需要找寻属于我们的方向。在寻找发展方向的同时,医护到家也在分析怎么能通过服务获得更多的市场回报?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就是属于病后的市场,专科疾病居家愈后的服务和康复医疗,以及护理慢病和亚健康。说起健康管理,现在很多健康管理都是被动,未来我们也会发挥护士在这方面的优势。

在看到市场后,我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进行一下升级改革,原来大家都想做互联网,包括做医疗,提供大流量的入口,做一个共享模式。自己一家独大,轻运营,这是做互联网基本传统的思维。实际上现在感觉世道变了,现在需要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尤其在医疗行业,虽然医护到家也在做大流量,在拥有大流量的同时要做高度黏性,尤其是医疗行业。比如,我们拥有的10万用户,现在10万用户只是接受护理服务,之后他们可能会有别的需求。现在我们就在思考如何拓展其他的业务。

马云也讲未来医疗可能是龙头企业,但是这还是需要由其他企业扶持成长。对于医护到家,轻运营模式恐怕不太适合,还是需要线上线下结合。作为医疗服务平台。其标准、培训、监管,这块也不能丢下。未来还要继续平台化,打造生态圈,而不是一家独大。

医护到家未来计划的整体模型,不光是2C端,还有更多的2B端,对药企服务,第三方检验机构和医院进行服务,我们服务护士,拓展护士服务,包括健康管理,包括其他的康复等等这些服务。同时我们要做好我们整体管理的环节,要面向护士服务,面向药企服务,面向互联网服务,面向整个机构服务。

再说说我们的护理站,大家对它不太了解,护理站是一个最小的医疗机构,现在只有上还有相关护理站运行的模式,北京现在刚刚开始。护理站实际上它是协助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一些护理服务的机构。北京开办的这家护理站,主要提供的服务就居家养老、母婴护理和健康管理,这是未来护理站的发展方向。包括大家可能了解医疗也比较知道,康复医疗是非常火爆的市场,所以护理站可以进行一些轻康复,什么是轻康复?说简单了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康复环节,就是包括一些体能、塑形、姿态颈椎等等康复。

医护到家的护理站是将深度和互联网和技术相结合,并不是传统的医疗机构通过网站和APP和智能硬件接口让护理站发挥更好的作用,得到很好的服务。

健康管理很大的环节就是收集数据,非常多的企业做智能硬件,实际上缺少一个环节就是服务。智能硬件收集来的数据不仅仅是一个大数据的问题,更多是指导它如何进行管理,这才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我们跟做硬件厂商互补,我们是做服务,我们跟他们互补,他们提供接口,监测用户健康指标,我们护士进行管理。在我们护理站几名护士就会管理周边几千名甚至更多的用户的健康情况。

这是护理站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智能硬件收集完数据之后,护理站有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等这些角色对患者进行服务。通过包括一些远程医疗等等一些技术手段和上级的家庭医生甚至一些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进行互动,由护士作为一个衔接的点,这也是我们跟其他的模式不同的地方。未来医护到家的服务是护理站结合智慧养老社区,和地产结合,护理环节非常重要。医护到家还有一群企业员工帮助计划,企业员工健康怎么管理,现在很多慢病都在往年轻化转移。尤其像科技类企业还有金融类企业员工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发生很多员工猝死情况。为此,医护到家通过护理站的形式建立了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为企业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包括我们和医院合作的院外的延展护理这是医护到家未来的模式。

在支付方面,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做医疗行业大家都了解究竟费用谁来出?因为大部分服务都是属于社会医保方面之外,很多人不愿意付费。这与用户的想法有关,跟国家的国情有关系。我们也在潜移默化地通过护士直接的服务,让大家认识到这种服务的价值。通过我们的数据对未来支付的大概的比例这样的规划,30%是未来可能通过长期护理险,由社会保险进行支付。20%可能是由商业保险支付,买健康险附赠的健康管理的一些健康服务。有20%是有一些高端服务,包括金融类还有一些地产类的高端用户的服务。剩下30%是纯的个人付费业务。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对未来整个护理市场还是比较看好的。本身护士这个群体他们也是沟通衔接的桥梁,能够给用户很好的安慰感。未来护士在包括医患衔接,健康管理,他会代表一些平台,不光上门是一个护士,上面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支撑代表。他使用护士做一些工作也会很好的控制医疗成本,国外数据表示尤其一些家庭服务使用护士会节省成本40%。我也非常看好护理服务在未来包括养老、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诊疗等,各方面都是一个非常中坚的力量。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