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司法、海关、网络舆情三类外部数据正式在农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群(C3)落地应用,标志着农业银行首次大批量、“全库式”引入外部大数据,并在信用管理领域率先应用。
为实现金融科技与信用管理深度融合,农业银行信用管理部联合科技部门启动了“信用大数据+AI”的信用风险统一视图项目。本次引入的三类外部数据是信用大数据视图建设框架中重要内容,它弥补了农业银行主营业务领域中外部大数据应用的空白。
据了解,此次引入的三类外部数据具有以下五大特点:


1
内容覆盖面广、接地气。
司法数据基本包含2014年3月份以来全国范围的法院公告、裁判文书、执行等信息;
海关数据包括2016年以来全国所有进出口企业的细粒度统计信息;
网络舆情数据覆盖了全国主流媒体网站、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在内的客户、行业、区域、经济政策的媒体信息。
2
数据量大、质量高。
本次接入的历史数据达1.89亿条,日常每天产生的信息达40万条,基本涵盖了行内行外全量法人客户,且数据来源稳定可靠,质量较高。
3
信息时效高、更新及时。
对时效性要求最高的舆情数据从目标源发布到农行入库约10分钟,司法主要数据于公开后两日内即可推送至农行。
4
应用功能契合度高。
目前基于三类数据提供的具体应用功能已实现支持潜在客户营销、客户经营状况分析等多场景管理需要。
5
全量推送的数据接入方式。
本次数据接入采取以服务商“全库”信息推送的方式,既保障了农业银行行内信息安全,又方便了后续数据的深入应用。
农业银行表示将以信用风险统一视图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引入和整合行内外数据,探索大数据和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管理模式,让数据转化为知识和智慧,助力打开信用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