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3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8月1日报道,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
据中国媒体报道,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会议提出,要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源开放生态体系,为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要提升安全能力水平,加快形成动态敏捷、多元协同的人工智能治理格局。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7月31日报道称,“中国押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挑战美国的控制权”。
报道说,在美中争夺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控制权之际,北京正全力以赴,将这项技术从概念转变为现实,在工厂车间、医院和政府办公室使用人工智能。
由于华盛顿的限制,中国无法获得开发尖端模型所需的最先进芯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在追赶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等美国巨头。但专家表示,北京正在寻求另一种策略,试图消除这一差距:积极推动政府和私营部门使用人工智能。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中国人工智能问题的专家斯科特·辛格说:“在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支持力度更大,政府也明确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中广泛应用。”他说,相比之下,美国更专注于开发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而“应用方面完全被忽视了”。
特朗普总统刚宣布了一项竞争性计划,旨在通过减少监管和促进美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出口来提高美国人工智能的竞争力。
华盛顿近年来一直在采取行动,限制中国获得人工智能开发所需的芯片,部分原因是担心这些模型可能被用于军事用途,并削弱美国的技术领导地位。
报道说,在过去6个月里,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DeepSeek模型已经在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工作中得到应用。采购文件显示,部分医院特别要求深度求索公司为其建立在线问诊和健康记录系统;有的政府机关正在使用DeepSeek模型转接公众来电和简化警察工作程序;有地方政府称,DeepSeek模型有助于“快速发现案件线索并预测犯罪趋势”,这“极大提高了打击犯罪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中国新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强调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强调“公共部门应率先部署相关应用”,将人工智能嵌入教育、交通和医疗保健领域。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中国公共治理的专家阿尔弗雷德·吴(音)表示,北京鼓励地方政府使用人工智能。这反映出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实力以应对华盛顿激烈竞争的愿望,通过大模型的使用可以对大量的政府数据加以利用。
上海居民琪琪·雷(音)创办了一家人工智能视频公司。她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品比美国的产品更容易使用,因为本土的人工智能公司更“了解如何创建新的应用程序”,更擅长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并拥有大量可供大模型学习的中国用户。
机器人或许是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最明显的应用,在7月于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机器人无处不在——在模拟工厂车间中、在便利店里捡水瓶、和孩子握手,或者只是在拥挤的展厅里漫步。
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面壁智能的展台展示了机器人如何与周围环境互动。一个机器人看着面前的观众,描述了他的服装。“这套衣服既时尚又优雅,”机器人继续说道,“你有自信和友好的举止,这使你非常有吸引力。”(编译/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