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还将具备自主规划和执行任务的能力,即AI智能体。AI战略咨询公司DP Group创始人Divya Parekh认为,GPT-5将会成为一个能够自主适应、记忆和行动的模型:“持久记忆和自适应行为可能会将GPT-5推向智能体领域:委派任务、与API交互,甚至自主编排工作流程。这将彻底改变企业、研究和个性化体验的格局。”
云数据平台Nusuni的数据智能和AI首席创新官Jim Liddle认为,GPT-5将拥有更强大的记忆力和更长的上下文窗口,使其能够在更长时间的对话和文档中保持稳定。历代GPT模型的发展遵循“大即是好”的范式:更大的参数规模和训练计算量带来更强性能。虽然OpenAI未公布GPT-5的参数数量,但业界普遍预期,其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GPT-5的发布不仅是一次模型升级,更可能引发整个AI产业链的“大洗牌”。从上游算力芯片、中游云基础设施与平台软件,到下游教育、内容、搜索等应用行业,这场“智力跃迁”正带来实质性的价值再分配。每一次大型语言模型的迭代首先推动的是算力基础设施的扩建。据报道,GPT-5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在训练和部署阶段对高性能GPU的需求更甚以往。以英伟达为首的GPU厂商将持续受益,而AWS、谷歌、微软等云巨头也在大力投入自研AI加速芯片,例如微软的Maia、谷歌的TPU、亚马逊的Trainium,以应对模型推理端的性能成本比压力。随之而来的是数据中心网络、散热、电力等配套设施投资的同步膨胀。
GPT-5能力的提升将使得企业软件与SaaS服务迎来重新洗牌。它的能力将快速被嵌入微软Copilot、Notion、Slack、Salesforce等头部企业服务产品,形成“AI即基础功能”的软件标准化新格局。据报道,微软预计将第一时间将GPT-5接入Office 365 Copilot,进一步巩固其在整个产品套件中提供无缝AI驱动生产力的优势。随着推理能力的提升,Agent的效果将提升。企业服务或是AI Agent最先落地场景,办公、OA、ERP和营销等SaaS厂商有望受益,因为它们具备数据入口优势,并且作为组织交互中心,可作为AI Agent入口。企业流程管理规则明确、节点清晰,能发挥AI Agent自动化优势。
在垂直领域的应用层,GPT-5也将给多个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AI运营公司Knightfox App Design CEO埃格伯特·冯·弗兰肯伯格认为,多模态功能和个性化为更智能的呼叫中心、更好的医疗诊断和可扩展的教育打开了大门。他表示,先进的语音模式和深度研究功能可以重新定义生产力。一些付费意愿高、场景简单、数据基础好的行业场景更容易变现,比如AI+教育、AI+营销、AI+法律、AI+金融、AI+政府等。而随着大模型多模态能力提升,图片生成和编辑等能力也逐步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帮助。(责任编辑:0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