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全球经贸和科技领域的“画风”有点不一样:一边是美国拿着关税“大棒”到处施压,另一边是中国牵头搞起了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这两种玩法,到底对世界影响有多大?
一、美国关税:短期“施压”,但难掩博弈的复杂
“美国优先”喊了这么久,关税成了最顺手的工具。从欧盟到韩国、日本,美国频繁拿关税说事儿——你不开放市场?不买我的能源、军火?那关税就涨给你看。最后这些国家签的新协议里,大多带着“必须让利”“大额采购”的条款,说白了,就是美国靠自己的金融、市场、技术和军事优势,把自家利益最大化,顺便把国内经济压力转嫁给别人。
但要说“全球上百个国家都服软”,其实有点夸张。现实里,各国跟美国的博弈复杂得很:有的是“策略性妥协”,先稳住再说;有的干脆联合起来“抱团自保”,或者开拓其他市场分散风险。毕竟,谁也不想被单方面拿捏。
二、中国搞的WAICO,藏着怎样的“全球治理野心”?
中国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看似是个科技组织,实则瞄准了全球治理的未来。这步棋,至少有四个关键点:
1. 填补AI治理的“真空”
现在联合国、G20这些大平台,都没一套系统的AI规则。美欧日各搞各的标准,伦理规则也不兼容,全球AI治理基本处于“没人管”的状态。WAICO就是要补上这个缺口。
2. 让发展中国家“有话语权”
通过设基金帮发展中国家建基础设施、培养人才,不是要“控制”谁,而是让这些国家在AI领域真正有发言权、有资金支配权。这样一来,少数国家搞“数字霸权”的空间就小了。
3. 不搞“小圈子”,规则大家定
轮值秘书处、开放准入,意味着AI规则不会被几个科技强国垄断。把AI当成“全球公共产品”,从全人类福祉出发,更容易凝聚共识。
4. 提前防坑:安全和伦理不能少
AI越发展,算法安全、数据隐私、失业这些问题越突出。WAICO要建全球伦理框架和应急机制,就是怕无序竞争或技术滥用,最后搞出不可逆的麻烦。
三、对产业链和经贸秩序:一条“开放路” vs “小圈子”
现在美欧日在芯片、AI这些关键领域,正搞“去中国化”“拉小群”。中国推WAICO,其实是另辟一条路:
- 帮“一带一路”国家提升数字化水平,让它们能更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分工;
- 反对技术封锁和“脱钩”,用多边机制代替美国那种“我说了算”的单边胁迫;
- 企业、学界一起参与,让AI标准不只停留在实验室,还能落地到教育、医疗、工业这些民生领域。
四、长远看:规则比订单更重要
中国作为制造业、工程技术和数据大国,在AI底层算法、算力、终端应用这些环节已有不少积累。推全球AI治理,不只是秀技术实力,更显大国担当——用制度设计和国际合作,探索一条从“垄断对抗”到“包容共赢”的新路。
说到底,美国的关税是短期“利益工具”,顶多逼对方一时开放市场;中国的AI共治是长远布局,关乎全球未来的规则和伦理。毕竟,决定世界秩序的,从来不是谁抢了更多订单,而是谁能引领规则潮流。
关于WAICO的具体治理细节,你还想知道啥?评论区聊聊~
IP属地: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