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推土机“会思考”,硬核制造领跑全球
2025-08-19 21:19:48  新浪网   [查看原文]

从“推土机思考决策”的科幻想象,到AI技术赋能的现实突破,73年深耕推土机领域的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推),基于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历经25000次工况测试淬炼,推出全球首款AI推土机,让智能装备照进工程现场。作为产业链“链主”,其产品已辐射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硬核制造与智能革新的交织中,书写着工程机械的新篇章。记者孔茜通讯员祝存波济宁报道AI赋能加持驾驶员升级“指挥官”冰封大地之上,当推土机与AI相拥,会有怎样一番场景?内蒙古的寒冬,天地一片苍茫。寒风卷着雪粒,如刀割般呼啸而过,气温直逼零下四五十度。在这片被严寒统治的广袤土地上,巨大的推土机却依然在风雪中轰鸣着,沉稳推进、平整着冻土。然而,驾驶室内却空无一人——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AI赋能重型机械带来的真实变革。数百米外,温暖如春的指挥中心内,操作员端坐在舒适的座椅上。面前是数块高清屏幕,清晰地显示着多角度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精准的三维地形图以及推土机各项运行参数。操作员推动操纵杆,屏幕里的推土机铲刀便应声抬升、落下,动作干净、利落。这远非简单的“远程遥控”。当AI真正“嵌入”推土机的“神经中枢”,这台机器便拥有了自主思考的“智慧大脑”。它不再是被动执行指令的工具,而是能基于环境做出决策的“决策者”。“汽车在路上躲障碍物,是‘看见就躲’;但推土机推土,得‘算明白再动’。”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系统开发资深工程师直言,AI推土机的“视力”要更加精准。它不仅要识别静态或动态的物体进行提前预警,更需要精确感知并理解“土方”本身。基于这些深度数据,AI才能“思考”如何最优地分配推力、选择下铲点和行进路线,实现最高效、最安全的土方作业。凭借卓越的精度控制,机器更是活跃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内蒙古、湖南、江西等工程现场。不仅如此,安全亦是AI带来的关键飞跃。依托传感器融合技术,系统持续监测车身姿态与周边环境,能在倾覆、碰撞等危险发生前提前预警甚至自动介入调整,极大提升了作业安全性。从“智能设备”进化为“AI实体”从厘米级的精度控制到超前的危险预判,内蒙古的极寒测试仅仅是山推AI推土机性能验证的冰山一角。其背后,是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海量实战打磨。“100多名技术骨干扎进实验室与试验场,整整半年连轴转,光是在全球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测试,就累计突破25000次。”山推股份智能系统开发资深工程师的话语里,带着研发攻坚后的沉静。正是这场持续的投入,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款AI推土机在今年6月18日正式亮相。而它的“智慧内核”,源于对基础大模型的深度打磨,技术团队将其与企业积淀的海量知识图谱深度融合,完成二次开发,最终锻造出专属的“AI决策模型”。这一步,让山推的产品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智能设备”进化为能自主感知、决策、协同的“AI实体”。这款AI推土机的智能架构,以“智能整机”与“AI智能助手”为两大支柱,延伸出九大智能系统,像一张精密的网络,覆盖了动力优化、施工安全、协同作业等核心场景。其中,健康管理系统与智能维保系统的创新,尤其击中了行业痛点。“我们把11万台设备的运行数据搬进云端,铸成了健康管理模型的‘数据库’。”该项目团队负责人解释道,这相当于给每台AI推土机配了位“云端私人医生”,让设备保养从“故障后维修”的被动模式,彻底转向“未病先防”的主动姿态。更妙的是,随着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积累,这位“私人医生”还会慢慢成长为“AI老中医”,越用越懂设备的“体质”,并能把脉“开处方”。AI推土机的自动工作装置系统凭借高精定位、模型解算、液压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铲刀动作的厘米级精准调控。在滨州某基建项目的路基摊铺作业中,该系统将传统人工操作的±5厘米平整度误差压缩至±3厘米,直接减少30%的后期修整工作量,大幅缩短工期。自动行走系统的效率提升更为显著。在济南某工地上,作业人员通过规划施工任务路径,高精定位与轨迹控制可以让推土机高效率地自动完成行走与工作装置的自动控制,减少无效作业时间。让施工效率实现翻倍增长。打破“无序独立作业”构建“智能协同作战”设备日均待机时间减少1.5小时,土方作业效率提升40%,燃油消耗降低20%,是山推在沙特利雅得AEMC采石场的测试数据。这组实测结果,藏着山推协同施工系统的核心突破——从过去机群“各扫门前雪”的无序作业,到如今像精密齿轮般咬合的“智能协同作战”的蜕变。这种协同背后,是山推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持续深耕。“目前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已达L3级,并完成L4级的技术储备——未来驾驶员将从‘操作者’升级为‘指挥官’。”相关人员直言,更关键的是技术标准的前瞻性。山推参照乘用车自动驾驶的成熟规范,结合多年智慧施工经验,为工程机械AI技术量身定制了发展标准。在这里,AI智能助手不再是被动等待指令的“工具”,而是会主动思考的“伙伴”。智能整机接到任务后,能在特定区域自主施工,遇异常时则无缝切换至人工接管模式,既保效率又守安全。面向未来,山推已画出清晰的“AI路线图”。企业将用3年时间实现AI推土机核心功能全覆盖,同步搭建打造AI技术平台、智能施工生态系统和产品评价规范,并将核心技术延伸至挖掘机、装载机、矿卡等全系产品,构建“AI智能助手+施工机群”的协同生态。这不是单点突破的冒险,而是全链条智能化的系统工程。这份底气源于深厚的产业根基。在济宁,以山推为“链主”的工程机械产业链早已枝繁叶茂,本地配套率近70%,链条完整度居国内前列,连续两年获评工信部五星级产业示范基地,更坐拥全球最大的推土机生产基地。这种“近70%配套率”的硬实力,为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