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语到还行,用了两天小米AI眼镜,我的看法发生了一些改变
2025-07-01 08:51:00  凯迪网络   [查看原文]

真的,小米AI眼镜上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真的挺无语的。这画质,糊弄谁呢?

6月26日晚的小米发布会,除了万众瞩目的小米YU7,最让我感兴趣的,那还得是小米AI眼镜。

“这是面向下一个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随身的AI入口。”雷军这样介绍小米AI眼镜。

不管雷军怎么给小米AI眼镜定义,我就想知道,小米AI眼镜视频画质如何,AI有什么亮点?

外观一般,交互上手简单

眼镜作为一款穿戴产品,外观设计与佩戴感受都是很重要的。小米AI眼镜的设计,我个人觉得过了及格线,没有说一眼惊艳的感觉,但也不会让人看上去就觉得丑。

当然,还是有不爽的地方,那就是过于宽大的镜腿,无形中会给人一种“很重”的感觉。实际上,小米AI眼镜的重量实测47g左右,在智能眼镜中并不算很重。

佩戴体验上,小米AI眼镜对我这种头比较大的人也算非常友好,戴的够稳,而且不会给人很紧绷的感觉,较长时间的佩戴也没问题。

眼镜的右侧是摄像头,左侧是拍摄提示灯,算是对称设计了。在指示灯的另一面,还有一颗指示灯,充电时会亮,拍摄视频时也会亮,佩戴中余光能够瞟到,可以让自己了解当前是否还是在拍摄状态。

小米AI眼镜的交互上手门槛很低,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提示灯这一侧的镜腿上完成。镜腿上有一颗实体按键,长按拍摄视频,短按拍照,镜腿一侧则是可以通过滑动来实现各种功能,比如听歌、切换镜片颜色等等。

把重要的相机功能,交给可确定的实体按键来完成,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误操作,这点在近几日的体验中感觉非常好。

相机与AI,有亮点但不多

有句话说得好,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小米AI眼镜的视频拍摄就是给了我这样的感觉。

小米AI眼镜搭载1200万像素索尼IMX681传感器,支持2K30帧的横向视频录制,支持EIS视频防抖。其实从发布会前放出的官方样片,我就隐隐有些担心:官方样片看起来画质都很一般,普通用户还能拍得好?

确实也是如此,小米AI眼镜一到手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拍了一些视频。

但拍摄之后看素材,感觉小米AI眼镜的视频拍摄可能真就是图一乐。

首先画质方面,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画质还是不错的。

但是只要光线稍微一下降,比如白天正常开灯的室内,小米AI眼镜的画质就开始捉襟见肘了。有明显的噪点,而且抖动模糊的现象很多,就算是正常普通人拍Vlog,都基本属于不可用的状态。

所以如果从画质方面来考量,小米AI眼镜其实更适合在阳光明媚的户外拍摄。

但是这又引出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小米AI眼镜的麦克风收音抗风噪表现其实比较一般,有时候我在拍摄时,并没有感觉到太大的风,但回看素材时也会听到比较明显的风噪。

在6月29日,小米AI眼镜又推送了一版新固件,称优化了拍摄表现。那通过实测,小米AI眼镜视角似乎小了一些,但在暗光环境下的抖动模糊现象改善了非常多,至少室内环境下到了可用的状态。如果说之前画质是让人感觉无语,那新固件的表现就是让人感觉还行。

所以,我倒是有些疑惑,为什么小米AI眼镜上市前不搭载已经调好的新固件?反而等首发用户都到手了,被吐槽了一圈画质问题,然后才推送优化画质的固件?前期口碑这不是都葬送了吗?

小米AI眼镜在搭配小米手机时还能够实现一些其他功能,比如说微信视频通话以及直播。

这两个功能倒是蛮有意思的,但说实话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使用频率还是比较低的。

在体验过程中,我使用小米15S Pro手机连接眼镜进行直播,直播画面卡顿会比较明显,而且手机发热也会更加厉害。

同样,手机发热的情况还体现在从眼镜向手机中导入素材的时候,这时候不仅手机发热很明显,而且眼镜的电量下降也很快。

拍摄视频时,小米AI眼镜的续航如何?小米AI眼镜单次设置视频拍摄时长最长可达10分钟,我个人觉得还蛮不错,眼镜满电拍摄,我在更新了最新固件后,拍摄了40分钟多一些。

所以如果用它拍摄的话,最好随身带个充电宝,否则很快就会没多少电量。好在眼镜充电速度倒是挺快,半个多小时就能够充满电。

在AI方面,小米AI眼镜内置超级小爱,你可以直接对着眼镜问你看到的东西是什么。但小爱在眼镜里又没有聪明多少,而且在公共场合,我倒是很难以启齿,突然来一句“小爱同学”。

不过小米AI眼镜有个AI功能倒是很好用,那就是记录卡路里。对眼镜说“小爱同学帮我记录一下这道菜”,然后眼镜就会拍摄你眼前的饭菜,然后测算并记录卡路里。在拍摄时你可以将手机放在饭菜旁边,方便小爱去做参考对比,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卡路里结果。嗯,对饮食摄入有需要的小伙伴来说确实很不错了。

小米AI眼镜有什么意义?

画质比不上手机,AI功能好像也没太大吸引力,那小米AI眼镜有什么意义?确实是这样,如果单纯从某一项功能的对比来看,小米AI眼镜每一项功能都有更好的平替,但这几天佩戴小米AI眼镜,我的感受倒是有些不一样。

生活中,总是会有很多值得记录的瞬间。有时候你想要拍摄下来,却来不及掏出手机按下快门,又有时候你害怕引起别人的目光,不敢掏出手机来拍摄。

在这些时候,小米AI眼镜就是最合适的拍摄设备,它不会带给你太多心理负担,按一下按键就能无感拍摄,解放你的双手,让你安安静静当一个记录者。

这几天我戴着这款眼镜,记录到了很多以往根本不可能会去记录的瞬间,回看的时候,很多画面经常会让会心一笑。我想,这就是小米AI眼镜的意义。从对小米AI眼镜感到无语到愿意戴着它出去拍一拍,我越来越能够接受这款眼镜了。

虽然在小米AI眼镜上,我还感觉不到这是“面向下一代的个人设备”,但它确实不仅对小米来说有抢占AI硬件入口的战略意义,对于智能眼镜行业来说,小米AI眼镜的出现更是能让更多人关注到智能眼镜行业,通过大规模量产,产业链上下游成本越来越低,AI眼镜技术也会更普及,最终让整个行业都受益。

在拿到小米AI眼镜的时候,身边有不少人都失望,因为小米AI眼镜镜片没有显示功能,感觉上不够科技。那市面上智能眼镜有很多种,为什么小米AI眼镜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呢?

从谷歌到Meta,智能眼镜有了标准答案

虽然说,爱普生在 2011年就推出了首款采用LCD屏幕并且重量高达240g的AR眼镜,但真正让大众注意到智能眼镜这个品类,还得要数2012年4月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

站在当时的时间节点来看,Google Glass所能够展现的能力真的是太酷了。

镜片能够显示导航箭头、天气、日历等提醒信息,一句“OK,Galss”就可以通过语音控制眼镜拍照分享到Google+,甚至来一场现场直播。

在当时,Google Glass给人一种“未来科技”的科幻感,定义了大众对于智能眼镜的理解,而它也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发明。

不过虽然看起来很酷,但由于价格很贵、电池续航不长、应用数量少且功能单一,还有摄像头引发的隐私担忧,Google Glass在2015年便停产。

虽然Google Glass倒下了,但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谷歌、微软和Magic Leap等头部厂商仍然在更迭AR眼镜产品,只不过他们更偏向于B端市场。与此同时,腾讯、华为以及亚马逊等厂商,则是推出了主打音频没有显示功能的智能眼镜。

智能眼镜产品越来越多了,但都没有Google Glass那么酷了。而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智能眼镜逐渐衍生分化出主打不同场景的产品,比如说观影类智能眼镜、摄影拍照类智能眼镜、智能音频眼镜,以及AR智能眼镜。

事实上,在小米AI眼镜之前,小米也曾向外界介绍、展示过两款智能眼镜。

第一款是2021年9月对外展示的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这款眼镜的产品定义更像是Google Glass,它采用MicroLED光波导技术,镜片上选用发光效率更高的纯绿色显示方案,可以很好地显示重要信息通知。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不连接手机也可以正常使用,比如实现拍照、提词器甚至是翻译等功能。

不过或许也是因为技术还未成熟到可以带来让广大消费者都接受的体验,因此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最终也没有量产版本。

在2023年的MWC大会上,小米带来了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虽然都是探索版,但它完全不同于此前的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这款眼镜完全需要依赖于手机的连接来实现功能运行,但带来了很多有意思的功能,比如说微手势交互体系,通过利用前置的AON摄像头识别指关节动作,然后完成对眼镜的功能操控。

其实从这两款探索版眼镜不难看出,小米其实对智能眼镜一直是有在研发投入,在做技术上的储备积累,但是小米的判断是,这两种眼镜都不太适合大众。

同样也是2023年,Meta与雷朋合作发布了Ray-Ban Meta智能眼镜,它就是一款没有屏显功能,带有AI功能与摄像头的智能眼镜。而截至今年6月,它的出货量已经突破200万台,成为目前智能眼镜市场最受欢迎的产品。

Meta也带动了很多其他厂商推出类似的产品,比如雷鸟等。既然消费者都很买账,那为什么不选择当下这个最正确的答案呢?小米AI眼镜也就这样来了。

对标Meta,小米AI眼镜搭载双芯片进一步做好续航,带来更多功能,很明显是想要在国内市场复制Meta的高光时刻,不过能不能成功还要等待市场的考验。

既然雷军把小米AI眼镜的战略地位拔得很高——“下一时代的个人智能设备”,那么想必小米AI眼镜未来还会持续迭代。如果说这一代的小米AI眼镜还不能让你满意,那不妨再等等。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