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调查》记者发现,眼下市场里一些教培机构悄悄玩起了“文字游戏”,将“培训机构”包装成“舞蹈工作室”,通过注册有限公司,打擦边球,规避监管;而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假舞蹈培训机构里,大量充斥着无教师资格证资质的假舞蹈老师,这些无证办学、无证教学的儿童舞蹈培训机构,已经导致了多名学习舞蹈的少年儿童发生伤残事件。
面对舞蹈培训市场乱象,家长可通过以下方法辨别机构资质、师资等情况,出现问题后也有相应的维权途径:
一、如何辨别舞蹈培训机构的资质和师资
核实机构资质
官方渠道查询:访问当地教育局官网,查找“办学许可审批”或“民办教育机构公示”栏目,输入机构名称查询备案信息;也可登录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通过机构名称、地区等关键词检索资质。
- 实地考察:亲自前往机构,查看其是否在显著位置公示《审核意见书》《办学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等资质证书,并核对许可证上的机构名称、地址、有效期及许可范围是否与实际一致。注意有些机构可能注册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标注“文艺创作”等模糊字眼来规避监管,这种情况下要格外谨慎。
- 电话咨询:拨打教育机构提供的咨询电话,询问其资质情况,并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若答复不满意,可拨打当地教育局或市场监管部门的咨询电话进一步核实。
考察师资力量
查看教师资质证书:要求机构出示教师的专业资质证书,如舞蹈教师资格证等。需注意,中国舞蹈家协会自2020年1月24日起已暂停《中国舞蹈考级》师资培训业务,未发放任何相关师资培训证书,在此期间以其名义发放的“中国舞蹈考级”师资培训证书均为虚假。
了解教师背景:通过与教师沟通、查看其教学成果展示、询问其他学员家长等方式,了解教师是否有专业舞蹈背景、教学经验及教学成果等。
关注其他方面
教学环境:实地考察教学场地是否安全、卫生、通风,是否符合消防等相关规定。
课程设置:了解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孩子年龄和舞蹈水平,是否科学合理,避免过于急功近利的课程安排。
- 收费标准:查看机构是否公示收费价目表,收费是否合理,警惕低价陷阱和高额预付款。
二、出现问题后如何维权
收集证据
- 保留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合同、付款凭证、缴费发票、培训记录(如课程视频、照片)、沟通记录(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这些证据是维权的关键。与培训机构协商及时与机构沟通,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如教学质量不达标、教师资质造假、擅自变更课程等,要求其解决,如改进教学、更换教师、退款等,并保留协商过程的记录。向相关部门投诉 消费者协会:
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调解。
教育部门:向当地教育局反映机构无证办学、虚假宣传等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机构虚假宣传、收费不规范等行为。
寻求法律途径申请仲裁:如果合同中有仲裁条款,可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提起诉讼:若协商、投诉无果,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培训机构承担违约责任,如退还学费、赔偿损失等。需准备好起诉状和相关证据,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家长在选择舞蹈培训机构时要谨慎,仔细辨别,出现问题后要冷静理性维权,通过合法途径保障自身和孩子的权益。
IP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