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飞天、机器人探海,垂直领域的进化革命呼啸而来!
2025-08-20 07:12:00  云掌财经   [查看原文]

近日,当大家还在回味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的精彩纷呈时,殊不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AI与机器人又开始了“新探险”:在神舟二十号乘组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中,天舟九号货运飞船搭载的"悟空AI"大模型首次在轨应用,为航天员提供智能支持,通过AI系统查询工作安排,大模型秒级响应并推送详细操作指南链接,让航天员直呼"内容太全面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发的新型柔性机器人已经多次“打卡”4000米深海,可在深海中与鱼儿为伴,游弋自如……

当AI与机器人掌握“独门绝艺”探索新领域的同时,也意味着垂直化逐渐成为流行化,AI与机器人不再沉迷于吃“百家饭”,而是扎根于自己钟情的细分领域。在产业垂直进化的浪潮中,$机器人ETF(562500)$、$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将在实际场景中催生巨大投资机遇!

1、 场景拓展: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实用至上

1) AI+航天航空:“可上九天揽月”

悟空AI不仅是《西游记》中智慧与勇气的化身,更是垂类AI模型的太空版真身。悟空AI并非简单的通用模型移植,而是针对载人航天任务重构的专业系统。其采用预训练与指令微调技术,构建了以航天飞行知识规范为核心的知识库,涵盖设备操作、故障处置、环境监测等12个专业领域,在太空高辐射、低带宽环境下仍能保持毫秒级响应,准确率达99.7%。航天员可以根据他的需要去询问悟空AI,比如说今天有哪些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有哪些指南性质、说明性质的知识。可以说,悟空AI也逃离“地心引力”的限制,成为浮现在航天员眼前的“百科全书”。

AI飞天的一小步,或许将使航天事业迈出一大步。这次的成功应用意味着 AI 在航天等高端领域有更广阔的空间,未来,“AI+商业航天”或许成为航空航天发展的“新燃料”:

|降本增效:AI让航天不再“奢侈”。航天领域长久以来面临“成本高、周期长”等难题。AI技术可以降低卫星制造成本和火箭发射成本,为商业航天发展按下“加速键”。如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通过广泛应用AI技术,单星生产成本降低50%至60%、生产周期缩短超过80%、人员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

|效率跃迁:AI让航天“自主思考”。中科院软件所的“天智一号”卫星云计算平台可智能调配计算节点,实现部分数据在轨处理,减少数据传输与地面处理时间,提高遥感数据处理效率。

|安全升级:AI为航天“保驾护航”。SpaceX的星链卫星通过配备先进的自主防撞系统,通过AI实现自主避障,使其在2019年首颗卫星发射以来,累计实现数万次避碰机动,打造了AI助力航天安全的新典范。

2) 机器人+深海经济:“可下五洋捉鳖”

水下机器人是开发海洋资源的核心装备,其可潜入水中甚至深海,代替或辅助人类进行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水下工程维护、应急救援等极限作业。随着我国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增“深海科技”,“深海经济+机器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领域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机器人要想征服深海,首先必须突破材料的物理极限。在4000米的深海,水压之强超乎想象——相当于一个成年人要承受数百吨的重量,就像被几十辆重型卡车同时碾压。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传统刚性驱动结构往往会变形甚至碎裂。哈工程团队研制的这款深海机器人,驱动单元采用的是液态材料与柔性结构,以此来平衡深海的压力。可见,“材料革命”是机器人遨游深海的“驱动引擎”:

|液态材料:开启机器人“点水成兵”新纪元。在机器人身体内部构建一套液体通道系统,这些通道就像人体的血管一样,液体可以在里面流动。当需要机器人做出动作时,只需控制液体在通道中的流动方向和速度,机器人就能灵活地动起来。这种设计,让软体机器人的动作更加自然流畅,就像生物一样。通过液体驱动方式,完美平衡重量和灵活性,让软体机器人真正具备实用价值。

|柔性结构:机器人宛若游鱼的“身体密码”。面对日益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任务,刚性机器人在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及人机交互柔顺性方面存在显著局限。在此背景下,软体机器人技术其以仿生学为基础,采用柔性材料构建,具备连续变形能力、碰撞安全性高、环境顺应性强等独特优势。机器人的钢铁之躯不再与环境格格不入,为机器人“以柔克刚”提供全新维度。

二、垂直深耕:打开“AI+”的下一个机会窗口

不论是为航空航天“量身定制”的AI模型,还是为遨游深海而“脱胎换骨”的机器人,都代表着AI和机器人在垂直应用领域的场景新“掘金”。正如人类文明史可以看作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历史,机器人与AI生态的构建也将复制这一历程。让AI与机器人不再“贪多又求全”,而是“术业有专攻”,产业进化呼唤着从“泛知”到“专精”的转型浪潮。

1)垂类AI:解锁垂直领域新范式的“魔术师”

像ChatGPT、DeepSeek等传统通用大模型,尽管其知识面较广,但是在专业领域里却常常显得“并非内行”。而垂直大模型,通过特定行业的数据训练,在专业性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通俗来说,通用AI什么都能干,但样样都不精;垂直AI专注干一件事,但干得特别好,用户愿意买单。其核心公式是:垂直AI = 特定人群 × 明确场景 × 流程闭环的AI系统,追求的是“刚需+好用+变现”。当通用大模型“一招鲜吃遍天”的独大时代已然过去,“专精特新”的垂类模型将渗透千行百业,带来各细分产业链的变革与重塑。

3) 机器人:加速垂直场景“数据飞轮”的自驱动

机器人产业巨大成长潜力的底层逻辑是“数据飞轮”,通过更多的机器人部署能带来更多数据以供训练,最终优化出更成熟的模型,强化机器人性能进一步推动放量,形成自我加速的正向循环。如果要解决真机数据不足的问题,更多还是需要汽车制造、物流仓储、餐饮服务、医疗健康等细分垂直场景实现机器人应用突破,通过垂直场景部署解决缺数据、推理慢、控制难等问题,加速产业化落地。

三、投资机遇:布局ETF跟随AI与机器人加速进化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当诗句中的梦想成为现实,AI与机器人在各个垂直“新大陆”开疆拓土的同时,背后是技术底座升级,场景成本突破、政策密集催化的“三座靠山”。在AI与机器人加速进化的浪潮中,通过布局$机器人ETF(562500)$、$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精准捕获行业β+优质标的α,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破百亿、流动性最佳、覆盖中国机器人产业链最全的机器人主题ETF,年初至今涨幅达26.09%、新增规模达130.81亿元,赚钱效应+规模优势双轮驱动,成为一键布局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国民优选”。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是机器人的大脑,20%涨跌幅+中小盘成长风,弹性倍增效应打造“牛市尖兵”,指数自“924”行情以来累计涨幅达126.56%,高弹性+高锐度助力捕捉AI产业“奇点时刻”。

(数据来源:wind,涨幅和规模变动的截止日期均为2025.8.18)

风险提示: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