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8月19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
会上,极目新闻记者提问,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保障,《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建设社区15分钟健身圈的任务目标,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另外,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记者提问
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丁东介绍,目前社区15分钟健身圈得到基本实现,群众依托场地设施,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开展健身活动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
一方面保基础、增活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积极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在不到三年时间,在近2万个老旧小区、5000余个城市公园配建了17万多套乒乓球台等小型多样的健身设施,让老旧小区变身为活力社区,城市公园升级为运动公园。
另一方面,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健身需求,不断加大“三大球”场地、体育公园、滑冰场、滑雪场、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力度,类型丰富、功能齐全的场地设施成为群众健身的热门选择。截至2024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共有1300多个。
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场地设施供需问题,丁东介绍,近年来,积极推动各地变废为宝、见缝插针,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配建健身场地设施,昔日杂草丛生的立交桥下、生锈斑驳的废旧厂房变成了普惠共享、幸福和谐的灯光球场和健身驿站。
此外,不断提高体育场馆综合使用效益,“十四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其中2025年补助了近1500个县级行政区域的3370个场馆,公共体育场馆惠民开放成为新常态。
丁东表示,下一步将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围绕城市社区和乡村建设更多群众喜爱、贴近身边、举步可就的场地设施,让大家更加便捷地参与运动、科学健身,让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充实、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