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星:从我的AI分身到普惠医疗
2025-07-01 05:36:00  新京报   [查看原文]

AQ的推出正好回应了肿瘤医疗当前面临的三大困境:一是治疗方案复杂、决策难度大;二是优质资源集中、基层诊疗难;三是长期随访薄弱、康复难以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我们看到了AI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一线,也看到了AI与医学诊疗全流程深度融合带来的希望。从治疗决策、资源均衡、患者随访到心理陪伴,AI正在多维度重塑医疗体系,也让“普惠医疗”从愿景变成现实。

比如蚂蚁集团近期推出的AI健康应用AQ,是医疗AI产品演进的重要代表。它集成了AI问诊、报告解读、就诊推荐、健康数据分析等多个核心能力,并已链接全国5000多家医院资源,为广大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智能服务,展现出相当的应用潜力。

我认为,AQ的推出正好回应了肿瘤医疗当前面临的三大困境:一是治疗方案复杂、决策难度大,随着肿瘤治疗从单一模式转向手术、化疗、放疗等多手段综合治疗,这就需要医生基于最新的研究证据和个人经验进行判断,这并非易事;二是优质资源集中、基层诊疗难,比如我国三级医院仅占医疗机构总数 7.8%,却承担超 50% 门诊量,很多基层医院难以提供规范化诊疗;三是长期随访薄弱、康复难以保障。这些问题,相当程度制约了当前的癌症治疗水平。

但AI却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工具。在治疗方案制定方面,AI可整合患者多维数据,通过算法快速分析,从海量研究证据和临床案例中筛选出适配方案,这种数据整合的能力,远比普通人的“博闻强识”要更全面。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也显示,AI辅助决策能使难治性乳腺癌的治疗有效率大幅提升。

针对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AI智能体让三甲医院专家的诊疗能力突破时空限制。患者只需通过手机,就能获得基于最新临床指南的专业建议,这显著降低了异地就医率。

AQ应用整合国内名医AI智能体7×24小时在线服务患者,患者通过AQ就能获取专业建议,减少对大城市医院的依赖,显著缓解患者因异地就医带来的身心负担与经济压力,避免了长途跋涉对治疗期患者身体的损耗。

至于随访问题,AI同样作用巨大。AI借助可穿戴设备实时收集患者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并预警。此外通过对患者上传的复查报告及检查结果进行AI分析并及时预警,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随访计划。AI还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患者情绪线索,为其提供心理支持,助力患者长期康复。

AI应用事实上也拓展了医疗的可能,创造了过去人们无法想象的医疗路径。比如在AQ上就有我的数字分身,此前我的分身曾接待过一位患者的深夜来电:一位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深夜向“我”倾诉治疗困境,系统立即启动危机干预流程,通过挖掘其"想看到女儿大学毕业"的心理支点,配合预后数据可视化展示,最终帮助患者重建治疗信心。这种7×24小时的心理支持,正是传统医疗难以实现的。

秦文星在AQ上的“AI分身”。

而且AI也不只是完成医疗任务,还可以实现面向普通人的知识普及。当前网络健康信息纷繁复杂,大部分患者都会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但许多内容存在大量医学谬误,可能会严重误导患者。AI助手的出现或许能基于CSCO权威指南自动生成适配患者的内容,将复杂的医学概念转化为易懂的表述,同时还能智能识别患者提问中的误区并即时纠正,粉碎谣言。

就像AQ整合百位名医AI分身,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专业肿瘤防治知识。由此它可提供个性化教育,根据患者不同阶段需求推送内容,新诊断患者可获取疾病基础与治疗选择知识,康复期患者能得到康复锻炼指导。由此,全方位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当然,我们也需要摆正AI的位置。现阶段AI无法完全替代医生的判断,但我们可以构建一种“人机协同”的医疗服务新范式:建立透明的AI决策路径,加强医生与AI的协同,明确“AI辅助、医生主导”模式,并通过科普教育,让公众了解AI在医疗中的作用和局限。这样可以明确AI的角色,也可以逐步消除患者对AI的误解和担忧,为AI在医疗中的应用找到合理定位。

从长远来看,AI医疗的一个长期愿景就是“普惠”,AI已经呈现了这种潜力,普惠医疗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质化”供给,让每一位患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规范、专业的医疗服务。

不过要实现真正的医疗普惠仍面临多重挑战,仍存在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障碍。比如数据的标准,现在医疗机构间的数据异构性严重,术语体系、报告模板和采集参数的不统一,阻碍了数据的安全流通与应用部署;比如说AI医疗产品在乡镇间受限于网络条件、设备配套,应用效果不佳;比如医生自身的接受度,现在不少同行还是把AI当“高级计算器”,遇到复杂病例还是更相信自己的经验。

要回应这些挑战,我认为未来还需要从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培养既懂医疗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医院的AI应用硬件、组织相关的AI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不断充实AI应用的土壤。要实现真正的医疗普惠或许路还长,但以AQ为代表的AI应用方向是对的,它正在大幅度改善AI产品的专业度、可信度和可触达性,使三甲医院的诊疗标准、资源技术下沉到包括偏远乡村在内的广袤区域、各个角落。

我想,AI医疗已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前景,我们应当积极地拥抱AI。而未来如何借助AI,进一步撬动医疗体系更深层次的变革,也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

文/秦文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编辑/郑伟彬

校对/王心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