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滨,鄱阳湖畔,一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机器人产业为特质的科技新城正在九江加速崛起。新签约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10个——今年以来,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锚定人工智能机器人主导产业,以精准招商、项目攻坚和营商环境优化三管齐下,加速打造全省一流机器人产业示范区、九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先导区。
锚定核心引擎,构建机器人产业新地标
走进优必选人工智能产业园,机器人生产线有序运转,今年投产的首批生产线正为这座“九江机器人小镇”注入新动能。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栏目8月14日报道称,“中国人形机器人制造商优必选今年港股股价涨幅超60%”。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明确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全力打造“九江机器人小镇”产业地标。在产业布局上,科技城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积极引进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同时大力培育“硬件+软件+服务+内容”的智能服务生态圈,构建完整产业链。
为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科技城引入建设了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双千兆”网络实现广泛覆盖,5G基站在核心区规模化部署,IPv6加速推进。其中,被定位为“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的关键支撑”的鄱阳湖智算中心项目已经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建成300P算力一期项目。在产业生态构建上,科技城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应用,依托落户重点企业,打造了智慧路灯、智慧公园、智慧酒店、L4无人驾驶等一批应用场景。其中“零碳”智能网联园区入选江西省首批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为强化技术支撑,科技城联合行业翘楚与高等院校,搭建了九江市大数据产业联盟、大数据应用联合实验室等技术研究平台,同时成立九江鲲鹏产业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积蓄人才资源。
精准招引建设,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
在招商引资靶向攻坚中,科技城组建专业团队赴上海、深圳、苏州等产业集聚区精准对接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储备有效项目信息数百条。通过节会招商,在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推介会、长三角赣商联盟九江座谈会、香港中华工商总会等平台积极寻求合作,吸引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优质企业。今年2月,科技城首批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51.87亿元,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51.09亿元,涵盖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截至7月底,科技城新签约项目19个,新开工项目10个,招商引资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在项目落地方面,科技城实施“全要素保障、全链条服务”工作机制,打造“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新产业综合体三期项目已全面竣工,新增18万平方米产业承载空间,为人工智能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共享数智化制造中心项目正在加力推进。截至目前,32个全市重大项目中,应开工项目21个,实际开工22个,开工率达104.76%;应入统项目20个,实际入统17个,入统率85%。
创新服务机制,厚植产业发展新沃土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科技城的重要着力点。科技城创新推出“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部门、一名干部、一个档案、一帮到底”服务机制,全程陪伴企业成长。针对企业反映的要素保障、政策落实等实际问题,采取现场办公、联席会商等方式精准破题,今年以来已协调解决重点项目难题16项。在破解企业用工难题上,科技城开展直播带岗、移动招聘等线上线下活动,向重点企业精准推送技能人才265人,实现用工需求高效匹配。
科技城还创新运用市场化、基金招商模式,与市级引导基金密切合作。今年新组建存续期近10年、总规模达20亿元的母基金,加快打造以领投、风投、创投、直投为核心的AA+级产投平台。通过基金引导,已引进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项目8个,形成了基金与项目良性循环格局。在产业空间优化方面,科技城开展项目去化专项行动,精准分类施策,有效盘活了园区物理空间,加强对厂房资源的整体统筹和规范使用,实现高效集约利用,提升园区整体运营效能。
随着鄱阳湖智算中心2500P混合算力的逐期投入运营,这一“算力灯塔”数字枢纽将成为江西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核心算力基地。未来五年,科技城计划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迈上新台阶,力争实现智能机器人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在项目招引、建设、服务的全链条保障下,一个以科技创新为底色、以产业集聚为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高地正在鄱阳湖畔加速崛起。(张艺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