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邢李志团队||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
2025-08-15 02:54:48  腾讯   [查看原文]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

(点击图片浏览电子刊)

作者:

邢李志: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圣塔克拉拉大学利维商学院

殷思梦: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张鹏杨: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姜硕: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段天宇: 澳门科技大学商学院

文章刊发:《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6期

摘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背景下, 美国试图实行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以减少其产业链供应链对我国的依赖. 东南亚和墨西哥等经济体成为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去向, 这势必会对我国产业部门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影响范围、获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数据库的中间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了全球生产网络模型, 并分别提取出从不同视角反映全球价值链骨干的现实网络(零模型)和人造网络(反事实模型),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对全球生产网络重构和我国产业链外迁风险的潜在影响. 研究表明: 美国依托“阿尔塔西亚(Altasia)”实行的友岸化战略和依托“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实行的近岸化战略会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的部分脱钩, 且友岸化战略加剧了经济逆全球化趋势和我国产业链外迁风险. 最后, 本文提出在美国针对中国供应链实施“去风险化(De-Risking)”政策背景下, 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中间产品贸易;友岸化战略;近岸化战略;全球产业价值链网络模型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 全球产业分工深度调整, 出现内向化收缩、本土化转移和区域化集聚等新的发展动向, 各国对于产业链供应链主导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一方面, 在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驱动我国产业链环节跨境转移的大背景下,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经济和非经济要素而面临的冲击正在加大我国成套产业链外迁的风险敞口. 另一方面, 美国在全球贸易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措施, 通过其友岸化近岸化战略试图重塑“去中国化”的供应链, 进而加速了我国被动的产业转移过程. 显然,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会加剧地缘政治分裂和所谓的“去全球化”现象, 并给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带来难以预计的风险.

二、主要内容

本文基于反事实分析研究思路和复杂网络特征指标, 挖掘我国生产网络存在的风险敞口, 量化分析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削弱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影响范围、获益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程度, 并实证分析我国多个要素密集型产业领域出现的产业链外迁风险. 具体来说, 由于同一个年份的GIVCBN-I模型和GIVCBN-II模型都是从相同的GIVCN模型中提取的, 所以它们非平凡性之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网络特征指标得以体现. 本文首先将现实网络(GIVCBN-I模型)作为零模型, 将人造网络(GIVCBN-II模型)作为反事实模型, 然后对比二者的网络特征指标, 进而量化不同提取策略(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政策)对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程度.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我国应着手深化与美国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 通过“借道出口”方式抵消美国针对我国的贸易救济影响. 同时, 还应持续加大对国内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投资, 为东南亚地区和墨西哥提供附加值更高的中间产品. 在多元化供应链的趋势下, 我国需要与这些国家合作共赢, 共同推动全球产业链的优化和发展.

(2)对于产业转移风险最高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部门, 应出台相关贸易政策来防止过度的产业链外迁, 避免我国出现“产业空心化”问题. 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 应加强我国本土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作用. 为了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局部韧性, 还应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等措施, 吸引跨国企业留在或回到中国.

(3)积极培育区域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 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产业链体系. 我国应把握疫情后经济率先恢复的窗口期,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依托“一带一路”构建“我国+X”产业链, 并使之能够有效承受来自国内国际偶然因素、突发事件和不利影响带来的冲击, 不轻易堵链、阻链、掉链甚至断链.

四、边际贡献与未来拓展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 有机融合跨学科理论工具解决国际贸易问题背后的复杂科学问题. 首先, 基于系统科学和数据科学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网络建模; 其次, 结合网络科学的理论知识对生产网络进行宏观与微观、国际与国内等多个维度的拓扑结构分析; 最后研判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的冲击程度, 并将研究结果映射回现实世界, 提出巩固我国生产网络安全韧性的政策建议.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我们会关注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贸易量的变化, 并将连边权重纳入网络拓扑结构的演化分析, 以弥补本文在预测方面的不足之处. 此外, 我们也将区分产业部门构成中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比重, 并根据OECD-AMNE数据库发布的最新数据补充和完善相关的量化分析.

五、写作、投稿过程的心得体会

这篇论文是我们研究团队由经济物理学向社会计算学研究范式过渡的一次尝试. 实际上, 从形成思路到完成实证的时间很短, 但是背后的经济学含义挖掘却花费了很多时间. 经过一年来的反复讨论和打磨, 这个跨学科的研究框架终于在全球价值链核算这片理论沃土上落地生根. 论文发表也得益于审稿专家们中肯而犀利的评论, 使得文章改进有了清晰的方向, 为我们提升文章质量给与了莫大帮助. 此外, 我们非常感谢《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辑部的老师们, 正是他们对于跨学科研究的包容和重视, 才让我们的研究获得以飨读者的机会.

引  用  本  文

邢李志, 殷思梦, 张鹏杨, 姜硕, 段天宇. 美国友岸化近岸化战略下我国产业转移的测度与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25, 45(6): 1846-1865.

作者简介:

邢李志(1983-),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4年-2017年,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2018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局学科政策处挂职工作;2019年-2020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信息计算与工程学院进行访学交流;2021年-2022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进行访学交流;2024年,在美国圣塔克拉拉大学利维商学院进行访学交流。

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预测与评价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开放经济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网络科学分会,理事。现为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Social Networks、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entific Reports、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PLoS ONE、Financial Innovation、Scientometrics、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等SCIE/SSCI期刊审稿人。

主要研究方向:复杂经济学和创新生态理论,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近年来,邢李志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申报软件著作7项。

点击名片更多资讯等您阅览

一往期目录一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5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4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3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2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5年第1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2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1期目录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10期目录

本期小编:李倩文(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黄莉苓(江南大学商学院研究生)

内容提及地域:辽宁省、北京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大连市、北京市、海淀区

IP属地:中国 北京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