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竞逐人工智能
2025-08-19 23:48:32  河南一百度   [查看原文]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了。

从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人声鼎沸,到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涌现“新秀”,人工智能不仅在社交平台刷屏,也引来各地“竞逐”。

早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全国多个省(区、市)已有布局。近期,广东、浙江、山东、四川、河南等经济大省在以往政策基础上再次“加码”,安徽、广西等地也有新政出台。各地竞逐人工智能赛道都在布局什么?谁将是最大赢家?

布局人工智能,是布局什么?

8月近一周之内,3个经济大省——广东、浙江、河南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又有新动作,分别印发了资金管理细则、行动计划和相关支持政策。

各省布局人工智能赛道,是在布局什么?

先来厘清一个概念:人工智能产业这个“筐”里有什么。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一份研究报告,人工智能产业可分为基础层、技术层以及应用层。

基础层包括云计算、芯片、传感器等领域,技术层包括学习框架、智能平台、算法开发等领域。应用层包括行业解决方案(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硬件产品(机器人、无人驾驶)和软件产品(语音助手、图像处理系统)。

可以看出,出现在春晚舞台、田径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只是应用层的一种。当初代人形机器人在赛场上出洋相,被网友调侃“家里不乱的可以买一个回去添乱”时,更多成熟的机器人已在工业制造、医疗康复、应急救援等领域大显身手。同时,云计算、大模型早已赋能政务、出行等千行百业。

“各省(区、市)人工智能政策发力点应聚焦三个关键领域。”知名经济学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首先是算力基础设施,人工智能需要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等底层支撑,政策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区域性算力枢纽。其次是数据要素流通,政策需打通政务数据、行业数据的开放共享渠道,建立数据交易市场。最后是场景创新生态,政策应鼓励制造业、医疗、教育等传统领域开放应用场景。”

强调“人工智能+”

在人工智能产业的3个层面中,应用层关注度最高、影响范围更广,且对技术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尹西明撰文指出,场景已成为驱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关键要素,场景驱动创新也成为加速创新涌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新机遇。

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成熟需要长期的应用场景支持。例如,在政务大厅、文旅景点、博物馆、科技馆及党建等场景中,开放讲解服务机器人;在养老和医疗场景中,服务老人、病患及家属。通过收集数据,推动技术迭代成熟。

通俗地说,人工智能“越用越聪明”。注重应用一方面是为了让人工智能发挥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通过应用推动技术迭代、产品升级。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人工智能+”行动,各行业加快探索“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模式。从各地的支持政策来看,“人工智能+”是重要方向,有的地区专门就“人工智能+某一产业”出台专门政策。

例如,北京、浙江等地今年均围绕“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出台专门扶持政策。

北京提出,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医学科教、医疗健康保险及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少于10个场景的应用。浙江则提出,建设面向公众、医生、医院、科研、产业、政府等6大领域100个以上医疗健康重点场景。

赋能优势产业

注重基础研究、推进技术攻关是各地政策的共同特征,赋能哪些应用场景则反映出当地的特色和优势。

比如,四川的政策聚焦先进制造、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社会民生(养老康复)、商贸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着重推进工业大脑、机器视觉与检测、机器人协助制造等领域场景应用。

再如安徽,其政策提到(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制造业,推动智能汽车、新能源、智能家电等安徽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可以看出,推动优势产业创新升级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主要方向,这也再次反映出各地为何如此重视人工智能产业:一句话,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也是为了巩固本地区优势产业。

此外,围绕人工智能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各地还推出了专项政策。大河财立方记者梳理发现,医疗、教育、政府服务等出现频次较高。

朱克力提醒,政策的核心作用是搭建产业公共产品,通过补足市场失灵环节降低企业创新成本,而非直接干预技术路线或选边站队企业,这样才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培育“耐心资本”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

这是一片新“蓝海”,同时,它更加呼唤“长期主义”。从政策来看,各地也注意到了这一特征。

山东提出每年布局3—5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按规定每个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河南对新创建(重组入列)的国家级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平台给予一次性500万元奖励。

一边是“真金白银”,另一边则是“耐心资本”。

今年7月,广西出台了《广西政府投资基金赋能“人工智能+”若干措施》,提出组建认缴总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同步推动设立骨干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基金、科创与产业投资基金、专项并购基金三大类功能基金。

河南提出设立总规模3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壮大耐心资本,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浙江也提出,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壮大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满足人工智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

谁将是最大赢家?

自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来,人工智能产业已在我国遍地开花。

朱克力介绍,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领先省份集中在长三角、大湾区和京津冀。上海、浙江、广东的共同特点是产业基础扎实,既有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提供技术底座,又有大量制造业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形成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链条。北京的优势在于科研资源密集,清华、北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续输出人才,中关村聚集了众多初创企业,形成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闭环。

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北京、广东、上海、浙江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引领者”分列前四。

安徽的表现尤为亮眼,其凭借智能算力跃升与场景应用创新较去年上升了一位,首次超越江苏,位列第五。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程英春说,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方面,安徽已累计建成省级智能工厂249个、数字化车间1266个,争创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居全国第2位。

对于河南来说,虽然在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都有亮眼表现,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同时,作为人口大省、工业大省,河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前景广阔。

“河南发展人工智能,既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解决社会民生需求的必然路径。”李清都说。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这是一场马拉松式的竞逐,未来还将面临诸多变数。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