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达利匈牙利三期扩产加速机器人业务成新增长极
2025-08-19 22:58:24  今日头条   [查看原文]

科达利作为全球锂电池精密结构件核心供应商,凭借近30年的技术积淀和战略布局,深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66.45亿元(同比增长22.01%),其中锂电池结构件贡献64.14亿元(同比增长22.35%),印证了其主业的高度景气。在全球化产能扩张与机器人新业务的协同驱动下,科达利正构建多元增长曲线,逐步从"电池结构件专家"向"精密制造平台"跃迁。

一、新能源需求双轮驱动:汽车与储能的结构性机遇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增,2025年5月销量达160万辆(同比增长24%),其中中国单月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达1900万-220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需求激增。科达利作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核心供应商,直接受益于此轮增量: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768.13亿元,2022-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30%。

储能市场成为第二增长极。全球储能电池需求预计2025年达500GWh(2022-2025年CAGR 57%),叠加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迭代(如800V高压平台),对轻量化、高密封性结构件需求提升。科达利凭借在动力电池领域积累的防爆、密封技术优势,顺势切入储能结构件赛道,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

二、产能全球化布局:本土化配套构筑竞争壁垒

国内"13基地"全覆盖战略

科达利已在国内锂电池产业核心区域完成13个生产基地布局,涵盖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南及西北。2025年持续推进三大关键项目:

江西基地

:聚焦新能源汽车结构件,一期投产满足华东客户需求;

四川三期:辐射宁德时代宜宾基地,降低物流成本;

深圳总部及研发基地

:强化高精度模具研发能力,支撑技术迭代。

这种"贴近客户建厂"模式显著降低运输成本(占结构件成本约15%),形成对震裕科技等对手的区位优势。

海外产能进入收获期

欧洲市场成为出海主战场:

匈牙利基地

:一期满产、二期设备到位,三期拟投5000万欧元扩建,达产后年产值约1亿欧元;

德国与瑞典基地

:处于客户认证与小批量生产阶段,配套Northvolt等本土电池厂;

美国基地

:筹备中,应对IRA法案下北美本土化供应链需求。

2024年海外营收达5.74亿元(同比增长7.37%),随着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德国达44%),海外盈利贡献有望加速释放。

三、机器人赛道突破:精密制造能力的横向延伸

技术迁移与特斯拉合作

科达利将电池结构件领域积累的高精度冲压(公差±0.01mm)、多层焊接、注塑工艺应用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制造。2025年,公司成功进入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结构件试样阶段。根据特斯拉量产规划:

2025年试产5000台,2026年扩至5万台,远期目标年产百万台;

若2025年量产达成,仅Optimus结构件即可为科达利创造超10亿元收入。

合资公司切入灵巧手赛道

2025年6月,科达利联合伟创电气、银轮股份等设立苏州依智灵巧驱动科技,注册资本5000万元(科达利持股30%)。该公司聚焦机器人灵巧手研发,整合科达利的精密金属加工能力与伟创电气的伺服驱动技术,突破被国外垄断的核心零部件(如减速器、关节模组)。此举标志着公司从"单一部件供应商"向"机器人模块化解决方案商"升级。

总结:技术壁垒与多元布局共筑长期护城河

科达利的增长逻辑已形成三重支撑:

1.主业根基稳固:

动力与储能电池结构件受益于全球新能源转型,技术壁垒(522项专利)和规模效应(全球16个基地)压制新进入者;

2.全球化降本增效:

欧洲本土化产能规避碳关税风险,国内产业集群提升响应速度;

3.机器人业务开辟新蓝海:

Optimus试样与灵巧手合资项目验证技术迁移能力,2025年或成业绩爆发点。

未来挑战在于海外产能爬坡效率及机器人业务量产节奏,但公司持续的高研发投入(2021-2024年累计21亿元)和工艺Know-积累,为应对技术迭代与市场变化提供了充足缓冲。随着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科达利有望在精密结构件的"泛制造业"赛道中持续领跑。

内容提及地域:广东省、江西省、四川省、福建省、山东省、江苏省、苏州市、深圳市、宁德市、潍坊市、宜宾市、霞浦县、高密市

IP属地:四川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