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舞蹈3个月就腰椎骨折,机构却说'正常训练损耗'?"当央视记者暗访揭开800元假证黑产链时,无数家长才惊觉:那些光鲜的"舞蹈工作室",可能是吞噬孩子健康的无底洞。
无证机构的三大"洗脑"话术
"我们只是兴趣班,不需要办学许可!"——这是违规机构最常用的挡箭牌。事实上,凡涉及未成年人的系统性教学,都必须取得《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
"老师全是北舞/军艺毕业!"记者调查发现,80%的"名校名师"头衔可通过PS造假。河南某机构甚至用同一张毕业证复印件,给6个不同老师"认证"资质。
"考级包过,证书全国通用!"央视曝光的郑州涉事机构,其所谓"中国舞蹈家协会认证"实为自制奖状,成本不足5元。
家长防坑三步法
第一步:查双证
正规机构墙面必须公示:①教育局颁发的橙色《办学许可证》 ②教师持有的《艺术类教师资格证》。若对方推脱"电子版资质",立即转身离开。
第二步:验师资
要求查看教师证书编号,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真伪。警惕"速成教练"——某机构教师坦言:"我学了半个月抖音网红舞,就被包装成资深导师。"
第三步:观细节
合规机构必有专业防护:地胶厚度≥15mm、把杆与墙面距离>30cm、急救药箱置于明显位置。若发现水泥地上练下腰、用晾衣杆当把杆,请立刻举报。
舞蹈本该是美的启蒙,而非利益的祭品。当市场监管的利剑出鞘时,每位家长都是孩子最后的安全绳。记住:你多问一句"有证吗",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正如一位康复中的小舞者所说:"妈妈,如果当初老师懂怎么保护我,我现在还能踮起脚尖..."
内容提及地域:河南省、郑州市
IP属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