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AI造假成“薅羊毛”利器
2025-08-19 19:30:15  法制网   [查看原文]

近日,有电商平台商家在社交媒体上反映,一些消费者利用AI工具生成虚假的商品瑕疵图片、视频,要求商家“仅退款”。这些AI生成图片往往真假难辨,而一旦退款赔付完成,商家通常无法再申诉。

原本旨在提升效率、改善体验的人工智能技术,竟被异化为“薅羊毛”的便捷工具,这不仅刺痛了商业经营的底线,更侵蚀着整个电商生态赖以生存的公平基石。AI造假屡屡得逞,源于急速降低的AI技术门槛与平台规则漏洞的叠加效应。遏制这股利用AI技术进行欺诈的歪风,有赖于技术升级、规则完善与监管强化的多管齐下。电商平台作为交易场域的直接管理者,要主动承担起技术防控的责任,提升对用户上传图片、视频快速溯源、核验真伪的能力,让那些AI炮制的“伪证”在技术的火眼金睛下无所遁形,同时优化“仅退款”等争议处理机制,完善相关规则,更好维护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紧跟技术迭代的速度,对查实的利用AI技术造假牟利、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追责,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让投机者不敢造假。广大消费者则应恪守诚信底线,珍惜自身信用,共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电商生态。唯有以多方合力约束技术滥用,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提升社会福祉。(郭元鹏)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