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联同香港银行公会及香港银行学会联合发布《2026-2030年未来银行能力建设》(Joint Paper on Capacity Building for Future Banking 2026-2030)研究报告。
本次报告指出,香港银行业正迎来业务扩张的充足机遇。
若干关键因素正推动这一增长,包括先进技术的应用、粤港澳大湾区(GBA)内跨境业务的增加、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和中东经济体更紧密的接触,以及可持续金融的显著增长。这些业务前景预计将伴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显得更加明朗,尤其是人工智能(AI)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未来,预计银行业务运营中,人工智能、代币化和高性能计算的应用将日益增多。
熟练的劳动力是银行业适应业务扩张和推动技术进步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更重要的是,一个由足够规模和技能的人才库支撑的稳健营商环境,对于维持香港作为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至关重要。为此,及时进行劳动力的技能重塑和技能提升,同时在行业层面吸引新人才,至关重要。
为明日的增长机遇提升技能
最新的《未来银行业能力建设》研究指出,在未来五年内,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信息处理技术)的进步、可持续金融监管的发展,以及新的跨境和跨地域业务,预计将成为塑造香港银行业工作角色和技能要求的主导因素。
具体而言,预期的关键技能差距包括:(i) 与人工智能、数据和网络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技能;(ii) 人机交互和以人为本的软技能;(iii) 可持续金融相关风险管理及新兴市场的银行业知识。
1. 与人工智能、数据和网络安全相关的专业技术技能
受人工智能技术更广泛应用驱动,技术和数据技能需求预计将继续保持旺盛。这超越了基础技术技能,涵盖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银行业务运营和决策流程中的战略应用。
与先前的研究相比,最新发现表明银行所需技能正在发生转变。重点正从传统的软件开发技能(如编码和编程)转向开发能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驱动数据分析的应用程序。这一转变凸显了数据架构技能日益增长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银行已开始开发内部人工智能应用,并在日常运营中利用量子计算等新兴技术。鉴于数字化和基于云的运营日益增多,数据治理在保护敏感数据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预计该领域也将出现技能差距。
此外,模型训练以及有效利用和分析该技术生成结果的技能也正变得更加重要。
2. 人机交互和以人为本的软技能
一个相关且同样重要的趋势是技术进一步融入业务流程,以及一个由人类与人工智能驱动及其他技术动态共享的工作场所。
展望未来,拥有能够善用新技术应用的非技术专业人员将至关重要,因为更多任务将通过结合人与机器能力的混合方式执行。
最新研究强调,除了通晓技术外,适应人机协作工作环境的能力以及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技能,将成为未来银行家最关键的软技能之一。
鉴于银行服务仍需与客户互动,以人为本的软技能也将需求旺盛。创造力和跨文化关系建立被认为最为重要,同时还包括适应性、分析性思维和客户参与等其他技能。
3. 可持续金融相关风险管理及新兴市场的银行业知识
对技术相关技能的需求并未削弱核心银行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商业敏锐度、产品专业知识和监管合规。
最新研究表明,在可持续金融产品和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等领域的知识差距有所缩小,这反映了过去五年行业能力建设举措取得的广泛成功。然而,随着监管要求的不断演变,在可持续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新的专业技能差距,以及对新兴市场(如东盟和中东经济体)的理解需求。
尽管香港许多银行从业人员在可持续金融方面拥有丰富的一线经验,但他们对相关风险管理(包括风险量化、评估和披露)的理解,必须跟上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的演变步伐。同样,尽管他们对供应链金融等关键业务领域拥有扎实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新兴市场的理解需要加强。总体而言,先进技术及其他因素带来的快速变化的监管格局,要求具备新的监管合规知识。
采用整体性和协作性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方法
最新研究发现的技能差距,预计将有助于个别银行及整个行业在未来几年共同规划并实施适当的培训策略和计划。
在寻求解决技能差距时,必须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变化的商业格局,可以预见银行业运营的结构将发生显著转变,工作角色变得更加相互关联,一个领域的发展可能对整个银行产生深远影响。
这意味着,在通过量身定制但可扩展的培训计划解决特定技能要求的同时,培养能够适应银行业运营结构变化的全面发展的银行专业人员至关重要。因此,培训计划应整体全面,而非仅满足少数特定技能领域。
通过最新研究收集的观点也强调,需要采取协作性的能力建设方法,以确保银行业长期拥有熟练且可持续的劳动力队伍。
为此,银行无论是单独还是集体行动,都必须努力培育持续培训的文化,并着重强调技能重塑和技能提升,旨在培养具备技术专长、关键以人为本的技能和最新银行业知识的全面发展的银行专业人员。在行业层面吸引新人才仍是一项关键优先事项。
为此,报告提出了一份名为A.S.C.E.N.D.的行动建议举措:
1. 倡导(Advocate)本地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
银行业应倡导在香港量身定制的本地专业培训与资格认证,例如“认证银行家计划”(Certified Banker Programme)和在“银行从业人员强化能力框架”(Enhanced Competency Framework, ECF)下开发的培训。需要达成统一的行业共识以认可这些资格认证,从而有效推广它们。
2. 协同(Synergise)技能重塑与技能提升
通过将专业培训与持续学习相结合的敏捷人才发展战略,可以实现技能重塑和技能提升。为此,允许并认可完成专业资格认证完整课程大纲内的个别学习主题(即可堆叠证书的微学习项目)依旧有益的,包括本研究中确定的与技能差距相关的项目。在可行的情况下,相关课程应通过在线平台提供。
3. 致力于(Commit)培育持续学习文化
在银行业技能要求不断演变的背景下,银行致力于培育持续学习文化至关重要。除了旨在更新银行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行业性计划外,培育鼓励银行间知识和经验分享的文化也将大有裨益。
4. 评估(Evaluate)强化能力框架以进行更新
ECF框架定义了主要银行职能的能力标准,其下的专业培训被行业公认为重塑和提升银行员工技能以及培训新银行家在特定领域技能的有用工具。因为该框架于十年前推出,为确保ECF能力要求保持相关性,应进行审查。在审查中纳入本研究的发现(包括预计新技术在不同专业工作流程中使用的增加)也是有益的。
5. 培育(Nurture)并吸引未来人才
为建立可持续的人才管道,行业协作以培育年轻人才并降低人才流失风险至关重要。维持稳健的人才管道发展应被视为整个行业的集体责任,而非个别银行的招聘政策。在此过程中,重点不仅应放在解决特定技能差距上,也应放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银行专业人员的需求上。
6. 致力于(Devote)推广行业性能力建设举措
最后,银行应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推广协调一致的行业性能力建设举措,并优化培训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