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舞蹈培训乱象:孩子学舞竟成“伤残高危”项目?
2025-06-30 08:04:48  今日头条   [查看原文]

"妈妈,我以后还能跳舞吗?"当7岁的小雨躺在病床上,哭着问出这句话时,她的腰椎已经因为一个不当的舞蹈动作而永久性损伤。这不是孤例,央视《财经调查》近日曝光的舞蹈培训市场乱象,揭开了这个看似光鲜行业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无资质办学、师资造假、打擦边球规避监管,让无数孩子的舞蹈梦变成了噩梦。

触目惊心的舞蹈致残案例

近年来,儿童舞蹈培训致残事件频发。2021年,湖南6岁女童因老师强行压腿导致脊髓损伤,终身瘫痪;2022年,江苏8岁男孩在练习后空翻时颈椎骨折;今年初,北京某"知名舞蹈工作室"又曝出5名学员腰椎间盘突出的集体伤害事件。

这些悲剧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无证办学、无证教学的"黑机构"。央视调查发现,这些机构通过注册"舞蹈工作室"而非培训机构,巧妙规避监管。它们的营业执照上写着"文艺创作""健身服务",却明目张胆地进行着高风险的儿童舞蹈教学。

"文字游戏"背后的监管漏洞

"我们不是培训机构,只是舞蹈爱好者的工作室。"这是调查记者暗访时最常听到的辩解。这些机构利用现行法规对"培训"和"工作室"的界定模糊,玩起了危险的擦边球游戏。

更可怕的是师资造假问题。在某招聘平台,记者发现大量"无需教师资格证""零基础可培训上岗"的舞蹈老师招聘信息。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所谓的老师,可能只是参加过几个月速成班,连基本的人体结构知识都不懂。"

家长如何识别"黑心机构"

面对乱象,家长该如何保护孩子?首先要查看机构的"两证":办学许可证和教师资格证。正规机构会在显著位置公示这些资质。其次警惕低价陷阱,远低于市场价的课程往往意味着偷工减料。最重要的是观察教学方式,任何忽视孩子生理特点、强行进行高难度训练的行为都是危险信号。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专家建议:"6岁以下儿童不宜进行专业性舞蹈训练,基本功练习必须由持有《舞蹈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员指导。"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舞蹈梦

舞蹈本是美的艺术,不该成为伤害孩子的凶器。在监管部门重拳整治的同时,家长也需要擦亮双眼。记住,真正的舞蹈教育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尊重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规律。

当您为孩子选择舞蹈班时,不妨多问一句:"老师,能看看您的资格证吗?"这个简单的问题,或许就能避免一场悲剧。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的舞蹈梦,让艺术回归纯粹的美好。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内容提及地域:北京市、江苏省、湖南省、北京市

IP属地:上海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